首頁 / 系所簡介 / 發展領域
智慧電能科技組
為了培育符合國家能源政策所需的人才,本系致力於推廣電力系統、電力電子與再生能源教育,本系設置了多個實驗室,包括電機機械實驗室、電力電子實驗室、電能監控實驗室、電機設計實驗室、電機設備保護實驗室、電能技術CAD及風力發電實驗室。同時,為了配合政府推動綠能產業,縮短學用落差,我們建立了太陽光電技能檢定測試場和風力發電系統試驗場,並成立了再生能源實驗教室。此外,電機機械、監控技術及電力電子是電能應用技術的核心,本系在這方面研究已有多年的基礎,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在相關電能領域,為了落實推廣這些技能,我們更新電機機械實習場域與電能監控系統,並建立智慧遠端監控場域。為了整合本系在多元再生能源開發方面的研究和教學,並服務再生能源產業,本學程支援產學合作所需技術,整合與發展適合中彰地區再生能源產業特色的綠色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先進工業用特殊馬達技術以及局部放電檢測技術。我們還計畫建立一座整合型智慧電力能源發電與監控實驗場域,以期將發展成果融入教學、研究和推廣教育三個方面,培育相關具備電能技術與人工智慧之研發實務技術人力,協助產業技術人才的培育。

智慧電能科技組師資:
王孟輝終身特聘教授趙貴祥終身特聘教授陳鴻誠特聘教授蔡政道教授張隆益副教授呂學德教授古峰昌副教授姚宇桐副教授張簡士琨助理教授洗鴻瑋助理教授

智慧電能科技組實驗室:
E246電能設備保護實驗室E306電能監控管理實驗室E317電力電子實驗室E318電機設計實驗室E320電能技術CAD實驗室E321電機機械實驗室
機電控制組
中部地區的產業特色以中小企業為主,其中不乏機電控制之廠商。舉凡工具機、機器人、運動器材、程序控制、變頻器製造商、可程式控制器供應商及控制器設計廠商等,均與本系有長期合作關係。近年來,由於電動車、人工智慧及相關產業的強勢發展,自2007年來至2022年,全世界估計已銷售出900萬輛電動車,2023年將超過1500萬輛,由於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已成共識,且目前進度遠遠落後目標路徑,因此預估電動車銷售成長幅度將會向上修正,以此成長預估2033~2034年時滲透率將突破50%以上。此外,『智動化』目標導入AI及工業4.0技術進行智能工廠製造,在硬體方面,結合智慧機械、智慧通訊、智慧機器人等;在軟體方面,輔佐以『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及『製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人工智慧(AI)及智慧型控制理論,透過系統自動思考及解決問題,完成預設的稼動率及成本效率。為了因應機電控制領域應朝跨領域的研究與技術結合的趨勢,機電控制領域結合各原有實驗室之資源,擬定機電控制學程以馬達驅動控制、感測與資料存取控制技術及無線感測技術網路為重點發展方向,並以跨領域的整合多學科的研究方式來結合人工智慧、機器人、智慧感測與醫療輔具及無線網路來作為機電控制領域的發展重點特色。此外,本系也持續與業界進行產學合作,開設相關課程及實務應用專題並培育貼近產業之技術人力。

機電控制組師資:
宋文財特聘教授羅永昌教授賴秋庚教授卜文正教授謝銘原教授陳碧雲副教授謝錦聰副教授簡伯霖教授

機電控制組實驗室:
E223電子實驗室E224PC-BASED實驗室E226整合網路應用控制實驗室E313工業電子及感測實驗室
計算機應用組
計算機應用領域發展方向分為兩大主軸:高階微控制器之應用研究、智慧型技術之研究及實現。
1.高階微控制器之應用研究:本項發展重點以Microchip之PIC/dsPIC系列高階微控制器之應用為主,並將發展成果融入於教學、研究、及推廣教育等三個面向,培育相關技術人力及研發實務技術,協助產業技術人才培育。
2.智慧型技術之研究及實現:本項發展重點以嵌入式系統應用設計、多媒體及網路通訊、數位信號處理應用系統之開發、積體電路之電腦輔助設計為主。結合人工智慧(AI)演算法應用,朝智慧型技術研究與設計方向發展,同時配合中部地區產業特色,開發工具機伺服控制技術與智能醫用輔具,並將發展成果融入於教學、研究、及推廣教育等三個面向,支援產學合作平台所需技術。

計算機應用組師資:
白能勝終身特聘教授洪清寶教授林俊成教授郭英哲教授葉政育教授林家宏教授賴香月副教授葉明宗助理教授

計算機應用組實驗室:
E228微處理機實驗室E232嵌入式系統實驗室E241機電整合實驗室